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东莞,这座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城市,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对技能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东莞,这座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城市,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正迅速增长。活跃在这座城市的技能人才们,不仅通过专业技能来推动技术创新、解决技术难题,更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模式来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,从而激发生产力的全面增长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,群策群力共建“技能人才之都”。
下来,我们将分享东莞市技能领军人才的成长故事。相信他们的成功和自我超越将激励更多城市建设者提升自我、早日加入技能人才的行列,携手推动个人与城市的持续发展!
常在家中观摩父亲绘制机械图纸的廖新明,早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技术浓厚的兴趣。 动手拆解缝纫机、自行车,在满足探索欲的同时,也为廖新明走向技术的道路打造了最初的雏形。 毕业后,廖新明如愿地选择了技术岗位工作,然而,不甘平稳的他选择跳出舒适圈,拖家带口来到东莞,开启打拼的新路程。
从负责保养机械的技术工人到多重“战绩”加身的技能领军人才,背后是26载春秋的拼搏与沉淀。作为“微型步进电机自动化生产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”项目的领航者,他不仅收获了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专家鉴定“国际领先水平”的高度评价,更接连斩获2021年广东省机械工业与机械工程学会的科学技术二等奖、工业工程创新大赛优秀奖。此外,他还因在焊锡技能领域的杰出表现,荣获“石龙镇2020年职工焊锡技能竞赛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这一系列成就,无疑是对廖新明多年奋斗与坚持的最好注解。
2018年,廖新明所在的企业正面临一线员工流动率过高的困境。员工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,进而威胁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迫切地需要有一套自动化生产的设备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。于是,廖新明组织团队,开启了微型步进电机自动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攻坚。
研究过程中,出现了不少要解决的问题。原先的产品三维检测完全依赖于人工操作,检测工作员需在显微镜下通过肉眼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检查。然而,这种人工检查方式没办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,因此产品中仍有可能存在瑕疵流出。“一个人再认真,也会有疏忽的时候。”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产品的准确率,廖新明带领团队研发人员以及外部设备供应商,组成三方小组,深入研讨并提出改进方案。他们决定不再依赖人工检查,而是采用设备自动进行外观检测的方式。这样一来,产品的检出率得以确保达到百分之百。
技术攻关前后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,对于常规的项 目来说,周期已经太长。在此期间,也有人提出放弃的想法,而廖新明却不被动摇,“做事要有始有终,莫轻易放弃。”为了攻破难题,也为了给团队的成员树立信心,廖新明日以继夜地泡在车间进行研究,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感染了身边团队的成员,最终齐心协力攻克了技术难关。
当前,众多非公有制企业正面临人员招募困难、生产效率低下及良品率不高的严峻挑战。其中,人员变动对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尤为显著。而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能够极大地改善当前的状况。廖新明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,他的成果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,对推动整个行业的自动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“获得东莞市技能领军人才这个称号,我非常激动。得到这份荣誉,意味着我要更加坚定地走技术道路,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!”廖新明如是说,他也是这么行动的。在面对员工的求教时,廖新明并不会只用嘴上功夫,而是以亦师亦友的角色,手把手指导员工一起解决技术难题。
廖新明深知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,始终秉持尊重技术的态度。他不仅自身技术非常精湛,更致力于培养部属,树立以懂技术、能解决技术难题为荣的思维,一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,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。
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,廖新明也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举措。他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,鼓励员工分享学习心得与实战经验,促进知识共享。同时,他设立技术攻关小组,针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集中研讨,提升团队处理问题的能力。此外,廖新明还倡导建立师徒制度,让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员工一对一指导新员工,确保技术传承。通过这一些措施,廖新明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技术水平,培养了15人通过评审获得了中、高级工程师职称,84人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资格。步履不止,廖新明计划在2025年,培养公司一半以上技术员工通过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四级(含)以上考核,150人通过初、高级工程师考核。
“踏踏实实做事,老老实实做人。”廖新明从始至终坚持亲身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,亲力亲为,不畏艰难。他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发展的道路,以实际行动引领团队前行,不断的提高自身及团队的技术实力,为企业乃至行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